公司要求全体员工签订空白劳动合同有效吗

2025-05-09 02:01: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无效的。

按照《劳动法》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公司要员工签订空白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拒签。如果单位继续用工,可以在入职后两年内请求单位支付启动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如果单位不要劳动者,属于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一旦双方签字,劳动合同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就需要履行约定的义务,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若劳动者签订的是空白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可能会在空白处填上对劳动者不利而对单位本身有利的内容,包括较少的工资、更长的工作时间、与协商结果不一致的工作期限等。

由于劳动合同经签字盖章后生效,员工即使发现内容与协商的不一致或者有错误,却又难以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是违法的,一出现纠纷,劳动者就容易处于不利的地位。

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在劳动合同填写清楚完整,并且确认是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内容后,方可签名。

扩展资料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合同

回答2: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员工应拒签空白合同,要求公司提供完整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扩展资料:

厦一企业倒签合同“算计” 劳动者应拒签空白合同

业逼员工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等发生争议时又倒签劳动合同。近日,厦门中院对外发布了一起典型劳动争议案件,判决要求企业支付赔偿金。

31岁的小林原本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司机。近日,因为发生劳动争议,他和昔日东家对簿公堂。不过,在法庭上,关于小林的工资标准竟出现了“两个版本”,公司向法官提交了一份劳动合同,在这份合同中工资标准约定为2300元。这一份劳动合同期限自前年8月开始。

但是,小林提出,他的实际工资是每个月3600元。公司提交的劳动合同是在原先双方签的空白劳动合同上,事后单方添加内容形成的。而且,那份空白合同是他被逼无奈签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小林提交了入职申请表,还有发放工资的银行卡交易记录,证明他的入职时间实际上早了半年,而且实际工资为每月3600元。

法官调查后,最终查明是企业倒签劳动合同造假。近日,中院判企业败诉,要求企业按每月3600元的工资标准赔偿,并按实际入职时间为小林补缴社保。

法官点评

劳动者应拒签空白合同

法官说,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直接在空白合同上签字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为了趋利避害,可能就会出现在空白劳动合同上倒签时间、补填对自身有利的不实内容等行为。

因此,劳动者切记不要签署空白劳动合同,同时,劳动者在签字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要重视在格式化劳动合同中特别约定的内容,并且要坚持保留一份劳动合同原件,方能有备无患。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厦一企业倒签合同“算计” 劳动者应拒签空白合同

回答3:

在实践中,劳动合同一般都是由用人单位事先印好的,只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薪水等条款上空白,通常情况下,这些项目是劳动者最关心的,先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再填写上去。但是有些用人单位却先要求劳动在不完整的劳动合同上签名,之后再由用人单位将空白之处填写完整。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一旦双方签字,劳动合同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就需要履行约定的义务,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若劳动者签订的是空白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可能会在空白处填上对劳动者不利而对单位本身有利的内容,包括较少的工资、更长的工作时间、与协商结果不一致的工作期限等。由于劳动合同经签字盖章后生效,员工即使发现内容与协商的不一致或者有错误,却又难以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行为是违法的,一出现纠纷,劳动者就容易处于不利的地位。

所以,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在劳动合同填写清楚完整,并且确认是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内容后,方可签名。

劳动合同应具备哪些条款?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回答4:

空白合同无效,但绝不可签。
如果出现纠纷,拿到法庭上的不会是空白合同,企业会补充上对其有利对劳动者有害的条款。到那时,法院无法鉴定员工签订时是否是空白合同,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