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故乡;家乡。
南朝 梁 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臣得重赏,由如衣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皈国,还於故里,岂不是大王慈恩?”
白居易《小阁闲坐》诗:“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
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题欧阳叔弼息斋》:“行者归故里,居者爱吾庐。”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公(袁可立子袁枢)盖深悲故里之凋残,不堪永伤。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当召募。”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呵,我所熟悉的山区--我们英雄的故里。”
2、《咬文嚼字》公布的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之一就是“故里”,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